怪獸家長各國都有,因為現代父母生得少,所有的注意力全放在小孩身上,台灣這種父母也很多,巴不得24小時盯著孩子,孩子上課,就坐在教室裡一 起聽課,校外教學,也全程緊跟,老師出錯就要求換老師,怪獸父母的過度關心,讓學校老師大喊吃不消。

  兒子下課了,爸爸來 接,兒子補數學課,爸爸來看,兒子寫功課,爸爸來陪,不放心老師,爸爸要陪兒子到底。不只陪,更要管,老師還年輕,當爸媽的是律師、是醫生,可能還是教 授,懂得多,教書不能這樣教。還有,老師要提醒我孩子吃藥,我家孩子不能打不能罵,小孩在學校玩玩火,有什麼大不了。如果老師不聽,就算不提告,也要聯合 班上家長換掉老師,老師真的很怕,這樣的家長在台灣越來越多,他們已經從直昇機家長,進化成老師眼中的大怪獸。李爸爸說,當然不是每個家長都這樣,但是老師,有問題,這句話還是滿有用,因為問題最多的不再是學生,而是家長。

-------摘自於華視新聞2010/03/24 18:58 林怡君 張乃峻 報導

 

新聞報導顯示的社會狀況,不是家長的錯,不是老師的錯,更不是孩子的錯。只是,身為父母的我們,都忘了怎麼才叫做"愛孩子"。

 

 

 

相同的.....

愛孩子,也必須表現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

愛絕不是表現在你的頭腦裡,愛不是你想到這樣愛孩子就可以愛孩子,不是這樣的。愛表現在你的每個眼神、每個動作、每個姿態、每個想法、每個意識中,它表現在你點點滴滴的生活中。

我要說的是,愛是一種關係。愛不儲存在我的內在,因為我看不到;也完全不儲存在你的內在,你也看不到;但是當我們連接時,是彼此的關係讓我們看到了愛。

「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?」這不是愛。

「這個東西你怎麼又弄壞了?」這不是愛。

如果孩子做錯了一件事,你拉著他的雙手對他說:「媽媽愛你,但是這個事情不可以這樣。 」這是愛。

如果你的壓力過大,自己開始發脾氣,控制不了自己了,你對孩子說:「媽媽現在情緒不好,媽媽需要獨處去處理自己的情緒。但媽媽的情緒跟你沒有關係,不是你的錯。是因為媽媽工作的壓力。 」這是愛。

 

所以,愛從來都是點點滴滴地表現在生活中。它不可能抽象地隱藏在我們的大腦中。

你對孩子說:「你怎麼穿這件衣服啊? 」

孩子說:「我喜歡。 」

你說:「這件衣服不好看,不許穿,簡直是小流氓的穿著。 」

這不是愛,這是更愛你自己。你不能用你的孩子服務於你的目的。

 

你看到丈夫不回來,對孩子說:「去,叫爸爸快點回來,去跟他說。」

這不是愛,你是在利用你的孩子做自己的事。

 

生命就是在這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被造就出來的。

你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,就依賴於你這樣點點滴滴的和他生活的情景,而不取決於你大腦中的某一個願望。所以,所有的願望都取決於你在跟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如何去做!

 

學習如何跟我們的孩子相處,是所有父母要學習的主題。

我們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教育,深刻地感受到,中國人不善於表達,我們認為愛是儲存在心裡不流露的。但是今天,愛必須學會表達出來,愛必須學會表現在動作中,愛必須學會表現在跟孩子每一個擁抱上、每一個眼神裡、每一個感覺中,這樣兒童才可以收到愛。否則,他收不到。

 

P5.jpg  

 

愛孩子,讓孩子成為他自己

現在情況變了,現實的情況是,當兒童形成自我的時候,父母不讓他形成自己,而是告訴他,這個也不對,那個也不好。你不能成為你,你要依照媽媽、爸爸的心願做事情,幫助媽媽、爸爸形成「媽媽、爸爸」。這才是你的使命。然後,這個人長到十八歲的時候,他無法從自我中走出來,他依舊處在自我中心裡,父母就怒不可遏。

父母有什麼可怒的,這是最簡單的因果報應,只是大人太健忘了,也可能是時間太長了吧! 真正憤怒的是孩子,他已經難以想出辦法了。

大家能看到周圍的很多成人,永遠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,那是因為他沒有從自我中走出來,他依然沒有建構起自我,他就一直處於五 、六歲的狀態。一個幾歲的孩子如何為自己負責呢? 而父母、老師或是國家基本上無法在你成人後為你負責,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。你就擁有了不自知的抱怨和仇視。

 

一個根本未走出自我創造的成人,就永遠會抱怨和仇視,

抱怨是孩子的狀態,

仇視是無法自我創造的焦慮的外在表現。

「我之所以做得不好是上司的責任 」

「我之所以不幸福,是你對我不好,你害我不幸福,如果我重新找一個,我就有幸福了」

「你這個主管很壞,都是你不好我才變成這樣」…… 你永遠都在抱怨別人。

 

實際上,你什麼時候會抱怨別人呢? 六歲以前你會抱怨別人。小孩子的願望達不到滿足的時候,小朋友會這樣說:「我打死你」、 「壞媽媽」、 「我打死你」。長大以後

就不敢打了,要一打,別人會以為你有毛病啊! 長大了以後就變成「都是你不好,是你導致了我的問題,我之所以這樣都是你的原因」。我們只不過把一個六歲孩子的動作轉換了一下。這就是這個人沒有從自我中心中出來,他不可能有實現自我的願望。

 

所以說,創造和形成自我很重要。破壞兒童內在的內驅力,為成人的目的服務,就是種犯罪。因為,這樣的教育會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。因此,我們要高度覺察我們自己是不是讓孩子在按照「我」的意願在成長?

 

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認為,四十歲的時候,人的成長才完全,一個循環到四十歲完成,生命真正的意義才重新開始。這個人終於開始尋找真正的意義究竟在哪裡? 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? 而不是現實的意義究竟在哪裡,這就是人類成長的一個里程。

 

因此,我們要說的是,生命有一個本性,就是他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思考,來行動、來成長。他來到這個地球上,就是來學習的,就是來讓自己進化的,而為什麼現在他不愛學了呢? 為什麼他不求成長了呢? 因為在他小的時候,成長到某一個階段,大人把他掐住了,停止了。

 

 

哪裡買:

博客來網路書店

誠品書店

金石堂書店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r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