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讀繪本,邊看、邊玩、邊學,
在愛裡共讀,給予關注、親密的肢體接觸,寶寶更投入,學習更有效!
然而三歲前的小小寶貝能閱讀嗎?會閱讀嗎?
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,廣義的閱讀是不侷限或受限於僅有文字的文本,文字之外的圖像和符號,都屬閱讀的範疇。
但是父母常常煩惱的是,看到小小寶貝與書的關係,不外乎是小小寶貝拿書來咬、來啃、或丟,沒看見寶貝坐下來好好看書,更不要說是看書的內容了。
寶寶讀繪本,邊看、邊玩、邊學,
在愛裡共讀,給予關注、親密的肢體接觸,寶寶更投入,學習更有效!
然而三歲前的小小寶貝能閱讀嗎?會閱讀嗎?
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,廣義的閱讀是不侷限或受限於僅有文字的文本,文字之外的圖像和符號,都屬閱讀的範疇。
但是父母常常煩惱的是,看到小小寶貝與書的關係,不外乎是小小寶貝拿書來咬、來啃、或丟,沒看見寶貝坐下來好好看書,更不要說是看書的內容了。
讓孩子學會「人際關係」、「復原力」及「自我意識」的三大未來生存力!
要讓「獨生子女」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,
嬰幼兒及青春期,親子的相處方式非常重要!
透過「溺愛期」、「教養期」、「守護期」三階段適齡教養,
本書透過6大章節,教您獨生子女教養的祕訣。
一種需要耐心、多些陪伴的生活實踐,
讓孩子透過自然觀察及愛而充滿熱情。
《男孩與媽媽的共學筆記》
共學團體「飯糰」發起人 顏文珍◎著
14.8 x 21 cm / 雙色印刷 / 232頁 / 定價280元
★陪孩子蹲馬步、裝備一生必備錦囊的樂學筆記★
★養小孩愛學習、擁有探索思考興致的最佳指南★
玩生態、玩保育、玩歷史、玩知識,有計畫的放養,
透過親身體驗及實作引導孩子主動學習、多方涉獵,
從小累積不同領域的知識,未來才有實力談創意與創新。
《玩出孩子的新視野》
玩樂教養實踐家 湯子瑢◎著
17 x 23 cm / 雙色印刷 / 240頁 / 定價320元
兩岸暢銷書作家「體驗式自然教養」最新實作紀錄&親子共遊最佳提案
給終日為工作、為孩子、為生活中所有芝麻蒜皮小事的『妳』加油!
妳不必當「完美」的母親,只需要當一個「夠好」的母親,
我們不僅注意孩子的獨特性,也注意自己的需求;
只需巧妙避免「NG話語」及「NG行為」,
可輕鬆與孩子過招,更可幫助孩子誠實面對、表達、紓發自己的情緒。
《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》諮商心理學博士/許皓宜◎著 -BV(Chinese Sub)
請教專家:
Q:對於大的聲音會過度反應或恐懼。
Q:好奇心過強,愛搶話沒耐心。
Q:與大人講話時經常恍神、發呆或分心。
Q:動作緩慢,感覺動作總比別人慢半拍?
Q:孩子很常聽錯大人的指令?
Q:孩子做事顯的沒有耐心,做事三分鐘熱度?
Q:孩子經常力量控制不當,易推、拉同學造成受傷。
上述情況出現的孩子們,經常被老師或家長指責,甚至貼標籤,進而影響課業學習及人際關係;其實原因很簡單,從感覺統合著手,10天內即可有明顯改善。
榮獲「親子天下嚴選優格」、「2010年中時嚴選優格」、
「2011年中時嚴選優格」、「2009年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」…等優質部落格之
高人氣知名部落客‧水平面面的第一本用愛跟關懷的幸福家
對孩子充滿愛的父母,才能夠教出溫暖貼心的孩子!
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,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未來與可能,
愛自己、懂自己的父母,才能夠將心比心的愛&關懷孩子的一切!
知名部落客‧水瓶面面李貞慧◎著
媽媽也很想戒吼叫,但!寶寶的壞習慣怎麼那麼多,戒都戒不掉?!
到底,
親愛的小寶貝在想什麼?
80個親子互動遊戲輕鬆教養0-3歲孩子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行為分析博士袁巧玲◎著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行為分析博士/袁巧玲一一剖析家中得場景,
我喜歡用「人際困難」這個詞,來統稱目前醫學診斷上常提到的亞斯伯格症、自閉症、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、選擇性緘默症、智能不足、溝通障礙;
或者在6 歲以前有認知、語言或社會情緒發展遲緩的孩子。有時這些孩子在教育領域,被稱為情緒障礙。
很多時候,他們就只是脾氣比較大,個性比較自我,也不見得有什麼特定診斷。
這本書期待有助於人際困難的孩子,適應這個社會! — — 洪仲清( 紅豆冰)
許多親子間的誤會、爭執都在於父母親不知道怎樣才能理解孩子的心。
14.8*21公分/套色/280頁/定價280元
全省各大書店心動熱賣中
電影放映時,啟動了夢想;電影結束後,啟發了思考
從電影裡的人生百態,陪孩子探索自我生命的精采!
![]() |
這些電影要告訴孩子的事…
18 位創意教室電影教學教師團隊◎合著 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/陳建榮◎總策畫 |
日本秋田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及教授/阿部昇在某一次校園訪查時,發現一間沒有老師的教室有群學生安靜的在做測驗,心想:
『在校自習時間若老師不在教室時,學生通常會趁機聊天,要不然就隨意走動;
但是,在日本秋田縣的學校內,無論老師是否在場,學童似乎都能夠安靜的自習。』
→→很不可思議吧!但,這的確是秋田縣校園內的真實情況。
親愛的老師及家長,你可知道
日本/秋田縣中小學自2007至2008連續兩年孩童學力調查結果居全國之冠,
老師並不永遠是對的
---《謝謝孩子會頂嘴》(新手父母出版)
新春的聚會裡,一位老朋友談到她最近的困擾:「女兒這學期當班長,班上的秩序不太好,我女兒已經盡心盡力地『管』了,老師還是不滿意,竟然尖酸刻薄地說:『你們選出來的班長,就是這樣的嗎?』才小學生六年級耶!說這種話,你們看看!」
很多朋友關心她怎麼安慰女兒,她說:「我看女兒好像很委屈的樣子,很想安慰她;不過,我記得很多書上都說,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批評老師,只好說:『你們老師這樣講,也許有他的用意啦;也有可能他今天心情不好,妳不要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就好了。』結果,嘿!妳們知道嗎?我女兒就不理我了耶!」
謝謝孩子會頂嘴
---《謝謝孩子會頂嘴》(新手父母出版)
若干年前,我為一本書寫過「序」,那本翻譯的教養書談的是孩子頂嘴的問題,顯然是「去之而後快」,我卻完全反其道而行,寫了一篇名為〈感謝孩子會頂嘴〉的序文。很多人光看題目就覺得不解:孩子頂嘴是好事嗎?為什麼值得感謝呢?會不會是我的運氣好、還沒碰過很「厲害」的小孩?還是當年我的孩子年紀小,我這做媽的沒嚐過什麼苦頭才會講這種話?
是的,我相信孩子有話就說是好事,那怕是以「頂嘴」的方式說出來。孩子年幼時我這樣鼓勵他們,直到今天,兩個孩子都成年了,我還是秉持著這樣的原則,歡迎孩子大鳴大放。
最聰明的不一定最成功
---《謝謝孩子會頂嘴》(新手父母出版)
今天讀到一篇文章,眼睛為之一亮,這個好!恰恰說到我心坎裡了!尤其是這一段:
他(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孫以瀚)說,人外有人,其實心裡早就知道一定有人會比自己更聰明,天賦一定會有差別,應認清這一點,做好心理建設,把自己做到最好。「最聰明的人將來也不一定是最成功,或最快樂」,眼光要放遠。
不少父母希望孩子聰明、功課好,花了許多心血栽培孩子,一下子左腦右腦開發,一下子又是潛能智力提升,總之就是不想讓孩子「輸在起跑點上」(這句廣告詞真是害人不淺呢!)。孩子從小就學會了「以成敗論英雄」,壓力自然不小。
為什麼做事的總是我?
---摘自《謝謝孩子會頂嘴》(新手父母出版)
女兒上了一所明星高中之後,每天回家總有寫不完的報告,忙不完的活動。
有一天,女兒在電腦前敲敲打打,寫一份「地球科學」的報告,一會兒說:「奇怪,這裡不太對。」一會兒又罵:「討厭!這樣的內容怎麼連貫得起來呢?」最後,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:「我真的很生氣,為什麼完成報告的人永遠是我?」
親愛的父母及老師,面對孩子頂嘴時,您是否心裡總是浮現:
『你哪來那麼多意見?!』
『我走過的路,都比你吃過的米多,提供過去的經驗給你,做就對了!』
『為什麼跟你說什麼,你都要頂嘴呢?!』
英美的學者型作家真的很厲害,寫一個題目,都會認真的蒐集資料、強調脈絡邏輯,把意見表達的非常清楚,也很有說服力。這樣的著作,比起單純的教養叢書,更帶有一份閱讀的樂趣。
所以,不要只是想要在一本書裡,尋找到所有親子相處和教養的答案,沒有誰能真的教你怎樣教養孩子,如果你這樣的想,更應該讀這本書,作者一直苦口婆心告訴讀者的就是,父母要負起管教責任,別再只丟給學校、教育體制或專家。
教養這條路,有時寂寞,有時吵鬧;有時失望,有時美好。讀到有這麼多父母分享過同樣的心事,有時,就已是一本書所能提供的,最美好的事。
-----親職教育專家 / 呂政達